自然号 - 给广大网友解决创业的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正文
已解决

文言文为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注释及作者简介)

来自网友提问 提问时间:2023-02-09 10:52:45 阅读次数:2

答案

本文文言文为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注释及作者简介)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文言文《为学》原文及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为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学》原文: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又不可以;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字词解释:

  1、为学:做学问。

  2、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则: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资:天资

  8、庸:平庸。

  9、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从。

  35、惭色:惭愧的神色。

  36、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9、恃:凭借,依靠,倚仗。

  40、买舟:雇船。

  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2、犹:还,仍然。

  43、顾:反而,还。

  44、至:到达。

  45、去:距离。

  46、色:神色,脸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为学》创作背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学》寓意

  《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朝圣。”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从而工苦力学。彭端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对“聪与敏”、“昏与庸”这些先天条件的看法。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此文收录于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简称《为学》。

  《为学》赏析: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彭端淑诗作集粹

  《游中岩》

  上岩欲倚天,下岩欲拔地。中岩尤突兀,横插两崖际。

  溪泉直复纡,流韵幽以邃。苍藤仗老树,近绿将日蔽。

  咳唾有猿惊,拍手观鱼戏。钟磬度杳冥,断续出烟寺。

  山奇赤亦古,径僻罕人至。吾慕苏髯公,千载见遗字。

  赤壁走龙蛇,不随风雨替。探奇兴不穷,访古性所嗜。

  回首觅归途,谷口白云闭。

  《灞陵道中》

  日久行无色,马隤气不骄。秋风清渭水,衰草灞陵桥。

  客路惊寒近,乡山入梦遥。不堪回首计,发白已萧萧。

  《赠僧》

  有僧远自蜀中至,赤足蓬头向我鸣。

  欲刻韦驮镇佛寺,为求巧匠到京城。

  一瓶一钵随缘募,万水千山背负行。

  志士苦行能若此,人间何事尚难成。


文言文为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注释及作者简介)

本文文言文为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注释及作者简介)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99%的人还看了

版权申明

本文"文言文为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注释及作者简介) ":http://www.jdwwe.com/5086.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19581529@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