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号 - 给广大网友解决创业的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正文
已解决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原文翻译(作者简介及出处)

来自网友提问 提问时间:2023-01-11 08:22:48 阅读次数:8

答案

本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原文翻译(作者简介及出处)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三》,世说新语有南北朝宋朝(420—581)年时期,宋朝临江王刘义庆(403—444年)带领一大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

  本文为《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文无标题。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释

  1、俱:一起

  2、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

  3、疑:迟疑;犹豫不决。

  4、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贼:敌人

  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

  8、依附:跟从。

  9、宁:难道。

  10、辄:就

  11、难之:对此事感到为难。

  12、弃:抛弃。

  13、尚:还

  14、欲:想要

  15、遂:于是就

  16、以:通“已”

  【拓展内容】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他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 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原文翻译(作者简介及出处)

本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原文翻译(作者简介及出处)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99%的人还看了

版权申明

本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原文翻译(作者简介及出处) ":http://www.jdwwe.com/422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19581529@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