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外甥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诫外甥书赏析及作者简介)
答案
诫外甥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诫外甥书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诸葛亮《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弃疑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屈伸⑤,去细碎⑥,广咨问,除嫌吝⑦,虽有淹留⑧,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⑨。若志不强毅⑩,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矣!
(《诸葛亮集》)
注释:
①疑滞:疑惑郁结,指精神上为世俗功名所困。
②庶几之志: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庶几,差不多。
③揭然:高举的样子。
④恻然:恳切的样子。
⑤屈伸:屈曲与伸直,引申为前进和后退、得意和失意。
⑥细碎,琐碎的杂念。
⑦嫌吝,怨恨耻辱。
⑧淹留:德才被淹没、志向被滞留,指德才不光显于世、为时所重。
⑨济,成功,实现。
⑩强毅,坚强果断。
慷慨:意气昂扬。
窜伏:逃避,藏匿。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将自己学做圣贤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振奋自己。能够*受挫折与失败,摒弃琐碎的杂念,虚心地广泛地请教学习,做到心胸豁达而不怨天尤人,即使自己的德才没有光显于世、受到重用,但并没有损害自己美洁的人生志趣,理想暂时不能实现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果意志不坚强刚毅,意气不能昂扬奋进,只是辛苦繁忙地沉溺于世俗生活,意志消沉地困于私情利欲,那势必永远沦为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沦落为社会底层低人一等的庸俗之辈。
点评
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
赏析
这篇《诫外甥书》是诸葛亮写给他二姐的儿子庞涣的一封家书,在这封信中诸葛亮教导庞涣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庞涣,字世文,曾官至郡太守,为诸葛亮二姐与襄阳人士庞山民所生的儿子。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汉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
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大姐另外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可惜造化弄人,他的这位在争战期间被蜀将孟达的部队所杀。二姐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非常敬重庞德公,多次上门求教,甚至“独拜床下”,“跪率益恭”,后来,庞德公也十分器重诸葛亮,称之为“卧龙”,称其侄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二姐与庞山民所生子叫庞涣,这篇《戒外甥书》就是写给他的!
作者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武侯集》。
本文诫外甥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诫外甥书赏析及作者简介)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99%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诫外甥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诫外甥书赏析及作者简介) ":http://www.jdwwe.com/467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19581529@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