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号 - 给广大网友解决创业的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正文
已解决

利国利民什么意思(利国利民成语解释及出处)

来自网友提问 提问时间:2022-12-05 10:50:33 阅读次数:21

答案

本文利国利民什么意思(利国利民成语解释及出处)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益国利民成语解释

  发音:yì guó lì mín

  简拼:yglm

  类型:褒义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利国利民

  出处:《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解释:益国利民:对国家、对都有利。

  示例:这是益国利民的大好事。

  《周书·文帝纪下》节选译文

  魏大统元年(535)春正月二日,太祖升任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郡王。太祖坚持不受郡王之封及录尚书事之职,魏帝答应,于是改封郡公。东魏派将领司马子如侵犯潼关,太祖驻军霸上,司马子如撤军,从蒲津侵犯华州,被刺史王罴击退。三月,由于战争、劳役不息,官民劳顿困苦,太祖就命令部属参酌古今成例,加以变通,选择可以益国利民,合乎农时,宜于施政的.,定出二十四条新制,奏请魏帝推行。

  二年(536)春三月,东魏攻陷夏州,留将领张琼、许和镇守。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拨率领部属叛变,窜入东魏。太祖指挥轻装骑兵追赶,在黄河以北追赶一千余里,没有追上,将撤回。

  三年(537)春正月,东魏侵犯龙门,驻军蒲坂,造三道浮桥,打算渡过黄河。又派将领窦泰进攻潼关,高敖曹包围洛州。太祖从广阳出军,召集众将说:“如今贼军从三面拖住我军,又在黄河上架起浮桥,显示定要渡河,这是想吸引我军,使窦泰乘机西进。我军与贼军久久相持不下,贼军诡计即可得逞,这不是好的计策。况且高欢起兵以来,窦泰必任先锋,其部下多精锐士卒,屡屡告捷而骄傲自满。如今出其不意,突施袭击,一定可击败他。一旦击败窦泰,高欢必不战而自退。”诸将都说:“贼军在近处,舍弃近敌而奔袭远贼,倘若失利,后悔就来不及了。”

  魏大统元年春正月己酉,进太祖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大行台,改封郡王。太祖固让王及录尚书事,魏帝许之, 乃改封郡公。东魏遣其将司马子如寇潼关,太祖军霸上, 子如乃回军自蒲津寇华州,刺史王罴击走之。 三月,太祖以戎役屡兴,民吏劳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 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魏帝行之。

利国利民什么意思(利国利民成语解释及出处)

本文利国利民什么意思(利国利民成语解释及出处)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99%的人还看了

版权申明

本文"利国利民什么意思(利国利民成语解释及出处) ":http://www.jdwwe.com/2768.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19581529@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